公寓能买吗?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4-07-11 13:58:21
所谓房产投资,是通过低价入手,高价卖出的方式,以二次交易来实现货币变现,赚取中间差价。如果这样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二次交易的的可能,不存在高价卖出这一环节,那么你入手的低价意义便不是太大。
公寓属于一次性大笔投入之后,在较长时间内获取小额稳定现金流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很常见,我们熟知的分红型保险就属于这一类。
其实开发商也不想啊,但是自己拿的商业地块,含着泪也要卖完。近几年商铺、写字楼的销量一直低位徘徊。为了更快的实现销售回款,大批的商务办公和商业地块的产品规划成了公寓。
所以,能这样理解,因为公寓相较于写字楼和商铺更加好卖一些,能够更快实现回款,所以开发商将产品做成了公寓。这是一种被动选择。
公寓产品使得开发商的销售和回款加快,但是在销售的过程中购房者成了接到最后一棒的人。
在我国,住房是承载落户、教育等各项资源的集合体,而公寓则仅仅具有居住的功能。
年轻人来到城市拼搏,是为了留在城市。在城市买房是为了安家落户。公寓产品不能落户,也不能划片入学。
这两个致命伤,使得它的居住功能大打折扣,它不足以满足年轻人在城市落地生根的需求,也不足以满足一个家庭的长期居住需求。
公寓产品的这方面劣势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公寓小区的用水用电是按照商业水电进行收费。
另外,由于公寓的户型设计,绝大多数没有独立的厨房,无法通天然气,所以在公寓居住的同学们都是各显神通,电磁炉、空气炸锅、壁挂炉等等电器用起来。
因为一般属于商务办公或者商业用地,所以公寓项目的容积率比较高,较高的容积率造成了筒子楼的设计,居住密度很高。
同时,园区环境上,公寓产地块很多没有景观和园区规划,这就没办法形成社区的居住氛围。室内环境上,公寓的户型一般为狭长的长方形,不用像住宅一样满足基本日照,所以室内的通风采光效果不会太好。
从居住的角度来看,公寓因为它的居住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仅可当作自由潇洒的单身贵族的短暂栖息地。
置业顾问在销售公寓时,经常会描述一个概念。公寓是一只老母鸡,买了以后,每年都可以收鸡蛋,一次投入,终身受益。这是对于套牢式投资最完美的包装解释。听起来相当牛逼。
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一个测算,拿高铁片区位置十分好的万科誉作为举例。
22平的公寓当年售价1.75万/平,总价约38.5万。其中首付19.25万,每月月供约2100元。目前网上租金1800元/月。
租金按照每年5%进行递增。因为前10年要还月供,我们先计算前10年收益:
10年租金收益为271652元,10年月供支出为252000元,10年内的纯收益为19682元。
答案是15年,也就是说,需要经过15年的长期出租,保持租金每年5%上涨,不空租、不算通胀的情况下才能将前期投入的成本收回来。
15年房龄的住宅已经破败,遑论15年房龄的公寓,所以到该享受租房纯收益时你的公寓是否还有出租价值。
公寓的出租是靠居住价值来实现,放到租房市场上它除了要与数目众多的公寓来竞争之外,还要与郑州万千个住宅社区去竞争。
版的居住功能使得它很难满足家庭居住需求,使得它的租房人群框定在漂泊在城市的年轻人身上,客群的收窄使得出租的难度又进一步增加。
投资买房讲求杠杆率,也就是掏更少比例的首付,去撬动更高金额的房产。住宅的首套比例30%,贷款可以贷30年。公寓因为属于商业、办公性质,首付比例50%,贷款只可贷10年。
杠杆运用不充分,但交易的税费却相比来说较高。一手的公寓契税为4%,相较于住宅处于高水平。
大家都在说公寓二次交易的税费成本很高,所以卖不出去。公寓的二次交易税费项很多,包含契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地方教育附加等税种,合计下来总税率能占到总价的10%-20%。
有的着急出手的卖家大笔一挥,税我愿意承担,总可以卖了吧。然而事实是还是太难,因为市场上你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买家。
很多人进行公寓投资,只看到了低价,持着捡便宜的心理仓促入局。投资不是买白菜,买入是为越来越好的卖出,流动性是比价格还重要的东西。
- 上一篇: 公寓房到底值不值得买
- 下一篇: 公寓和住宅有什么区别 产权年限是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