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上建新居
发布日期:2024-09-08 17:01:34 作者: 欧宝直播APP
北京农商银行携金融之力,让乡村焕发新生机。2022年,北京农商银行率先推出“新民居”贷款,为农村房屋建设带来新的金融助力。顺应市场和需求变化,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进一步升级产品。此次升级降低了门槛,放宽了限制,丰富了增信手段,力求为产品增姿添彩赋新色。至今,“新民居”贷款已助力268户农宅修缮,贷款额超7000万元,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
晨曦初破,阳光洒在宽敞整洁的乡村马路上,路两旁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宁静而雅致。这幅画面,正是北京大兴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焕发新生机的生动写照。村民们居住环境日益改善,致富的心气儿也随之高涨,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坐落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上的大兴区正站在强农兴村的历史新起点上。自2015年起,这里便承载着国家改革试点的重任,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先行者。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大兴区在探索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22年,大兴区进入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是北京市唯一入选的郊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大兴区不仅要在首都乡村振兴中走在前,还要在全国做好榜样。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将金融活水引向区镇村,是大兴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植根首都70余载的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与大兴区的每一步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京农商银行大兴支行共有26个营业网点、207家金融便利店,网点数量占比超17%,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区域;同时,该支行人民币存贷款总余额突破900亿元,在区域内排名首位,以特色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为助力打造城乡融合新典范、乡村振兴新样板,积极贡献着农金力量。
大兴区作为国家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在201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区县,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参与项目试点的地区,对于北京市的土地制度改革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大兴区的试点项目特点明显——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急迫,且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土地整理、开发建设、产业运营等。同时,这些项目在政策和操作模式上与传统项目有显著差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相关金融机制尚不完善,现有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其多元化的资金需求,亟须金融机构改革创新。
在政策研究和市场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北京农商银行于2016年初率先推出了全市首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专项融资产品,共包含土地整治贷款、开发建设贷款、产业运营贷款、商业用房按揭贷款等4款子产品,有效满足了入市试点涉及的土地整治、开发建设和产业运营3个阶段的资金需求。凭借该产品的优势,该行成功为北京市首个集体土地整治试点项目提供了34亿元贷款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北京农商银行累计为大兴区10个镇试点项目提供520亿元授信支持,授信余额、贷款余额、支持项目数量均位列地区同业首位,为项目区域顺利推进土地腾退整治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积极促进了当地农村环境的改善与产业的蓬勃发展。
大兴区西红门镇不仅是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的典范,更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标杆案例。当地加速推进中的村宅改项目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新宅设计融合新中式风格与村民需求,打造国风院落,同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满足村民生活与精神需求,引领了乡村建设新风尚。
大兴区西红门镇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属于北京市城市规划中的第二道绿隔范围。近年来,寿保庄村、建新庄村等面临人口倒挂严重、环境条件差、安全风险隐患大、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极大阻碍了区域健康发展。2020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新一轮宅改试点,大兴区被列入本次110个试点改革区域之一,大兴区西红门镇政府响应政策,积极地推进宅改项目进展,将宅改试点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机结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源,推动了村民住宅与公共设施的双重升级,实现了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力支持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北京农商银行大兴支行主动对接、精准把握项目实际的需求,最终确定以特色金融理财产品“美丽乡村建设贷款”为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村、寿保庄村、建新庄村宅改项目提供了近10亿元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贷款”资金能够适用于农村地区土地疏解腾退、农民集中住房建设、村庄改造提升、环境整改治理等用途,贷款期限最长可到20年。通过宅改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土地价值,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推进二绿地区减量提质作出了贡献。
家住大兴区的田大娘,今年虽已78岁,但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作为乡村的建设者、参与者,田大娘见证了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她的下一代也继续投身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中。
田大娘在大兴区有一样“宝贵财富”——一块180平方米的宅基地。这块祖传的老宅基地是她的根,但老宅已年久失修,居住条件不再适合她这样的高龄老人,孩子们也常常劝她翻建一下,但动辄几十万元的翻建成本对于农村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近日,孩子们给田大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农商银行新升级了“新民居”贷款产品,儿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像她这样高龄的农村老人也能获得用于宅基地房屋翻新的信贷。随着款项到账,田大娘的老宅子很快开始了翻新改造。“6月份翻建,再有两个月就完工。新房有20多间房,租出去,每间至少800元,一年下来,也能赚十多万元。加上土地流转后村里每人每月分红2000元,还款没问题。”田大娘乐呵呵地说。
引入金融“清泉水”,擦亮乡村“新颜色”。北京农商银行携金融之力,让乡村焕发新生机。2022年,北京农商银行率先推出“新民居”贷款,为农村房屋建设带来新的金融助力。顺应市场和需求变化,2024年北京农商银行进一步升级产品。此次升级降低了门槛,放宽了限制,丰富了增信手段,力求为产品增姿添彩赋新色。至今,“新民居”贷款已助力268户农宅修缮,贷款额超7000万元,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
“通过支持宅基地改革试点,一方面让村民户有所居,一户一宅确权登记后,能更好发挥住宅抵押融资、出租、买卖等功能,实现餐饮、民宿等正向业态循环,让房子拥有‘造血’能力,助力百姓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助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也可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联营公司抱团造血,实现规模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北京农商银行大兴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家住大兴区青云店镇北野场村的田大娘,家里有一块180平方米的宅基地。从北京农商银行大兴支行获得新民居贷款后,今年6月,立即动手翻建住宅。在老宅基地原址上,田大娘准备盖二层楼房,规划20多个房间供出租。图为北京农商银行大兴支行工作人员正在跟田大娘谈论宅基地翻建进展情况。 徐绍峰 摄